九月的山東港口煙臺港,碧波粼粼、海天一色。橙紅色卸船機靈巧地舞動著“機械臂”,將鐵礦源源不斷地抓取出艙,卸貨、裝車,整套流程精準運行……這正是我國自主研發“全系統、全流程、全自動”干散貨專業化碼頭。破解這一世界港口界公認難題,將干散貨碼頭的全自動“大腦”貼上“國”字標的則是一支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的團隊——“于新國創新工作室”。近日,該團隊榮膺2021年山東省感動交通“十大年度人物”榜首,技術成果和工作業績再次得到各界的高度肯定。
(相關資料圖)
“曾經很向往‘集裝箱自動化’作業,如今我們率先實現了‘干散貨自動化’作業?!鄙綎|港口煙臺港礦石公司副總經理于新國介紹說,將高度自動化應用于作業流程復雜多變的干散貨碼頭,曾一度成為港口領域的一塊“堅冰”。面對這個領域的世界難題和技術空白,團隊在經歷了數不清的反復調研、推敲的基礎上,決定針對礦石碼頭特點,從提高鐵礦混配精度入手,將堆取料機的自動化升級改造,作為干散貨碼頭自動化“破冰”的首個突破口。
經過艱苦奮戰和反復試驗,于新國和團隊成員們成功研創了全球首個自動化高精度混配礦控制系統。通過高精度皮帶秤、多機協同控制、動態補償等多個獨創技術和設備,實現貨物配比實時監控、參數自動調整,煙臺港鐵礦混配成品鐵、硅含量標準差控制在0.2%以內,達到行業一流水準,成為全球首個且唯一一個能夠實現四種物料混配的碼頭。
港口自動化建設的核心主要在模型算法的優化完善及數據采集上。被大家稱為“愚公”的于新國拿出了“移山”那股勁頭,把能搜集的技術資料全部找來,一段段推敲、一字字揣摩,整理出了整整三大箱共計百余本學習筆記及千余份設計手稿,與大家第一時間分享學習。堆場內、卸船機上,大家同吃同住、邊學邊想,一心沉浸在研發攻堅上。
在清艙機械與自動化卸船機互鎖安全策略研發過程中,于新國帶領盧聰、周思遠、劉春陽等團隊主要成員穿著厚重的防護服,背著40多斤重的設備,在二三十米高的船艙爬上爬下進行定位調試。為及時準確地向卸船機反饋設備姿態及艙內狀況,實現艙內“無死角”全面掃描,他們在悶熱的船艙內有時一待就是一整天,艱苦環境中反復試驗,脫下防護服,褪下的鞋套里都能倒出一灘水。
“青春就是用來奮斗的,煙臺港全自動化干散貨碼頭這個平臺,使我們有機會在自己年輕時候拼了把勁兒、圓了自己的青春奮斗夢?!北R聰說。
作為團隊的“定盤星”“主心骨”,每當攻關遇到難題,于新國就領著大家一起開展“頭腦風暴”,集聚智慧,突破瓶頸。他常常鼓勵大家,我們開發干散貨自動化碼頭技術,就是“愚公移山”,干一點就離最終的目標近一點,只要我們不服輸、勇向前,就能找到方向、趟出自己的路來。
如今,這支本來就很年輕的團隊,還在不斷充實著“新鮮血液”。在于新國和團隊里幾個“老大哥”的帶動和幫助下,煙臺港礦石公司的幾十個“初出茅廬”的年輕小伙子們,自發組建了“紅鋒”青年創新創效基地,在“于新國創新工作室”導師帶徒幫助下,研發出生產綜合管控系統、大機CMS系統、小型PLC控制系統及縱向撕裂報警裝置等多個創新成果,獲得山東港口和煙臺港科技創新等各類獎項40余項,為智慧綠色港建設注入了一股青春活力。
效率還可以再提高,技術還可以更先進,系統還可以更智能……雖然已經走在技術領航的前沿,“光環”加身的于新國團隊卻始終保持著少有的冷靜,他們仍在在干散貨自動化控制技術“精”“尖”“深”上持續攻堅探索,從“心”開始,重“新”出發。(張磊)
班前“三問”筑防線
“安全帽、反光服、安全帶都戴好了嗎?”
“戴好了!”
這簡短的“一問一答”,是中鐵資源集團勘察設計有限公司滇中引水項目部每日準時發出的班前喊話“第一問”。
“安全員每天這樣反復地強調‘三問’,雖然很嘮叨,但的確能在我們心中形成一道安全防線。安全有‘三問’,句句千斤重!”群安員楊波有感而發。
“今天行車注意事項和作業內容的安全風險和安全措施都記住了嗎?”“記住了!”這是該項目每日班前喊話“第二問”。
談起這“第二問”的由來,項目負責人李保祥頗有感慨,原來該公司承擔的滇中引水隧洞監測項目在大山深處,山路極其危險,施工過程中存在隧道巖溶、突水突泥、滲水、冒頂、沉降變形過大等重大安全風險。如何才能增強員工的安全防范意識?思索良久,李保祥才琢磨出這個反復問答的辦法。
“昨日的隱患整改都到位了嗎?”“到位了!”這是班前喊話的“第三問”。
“一句句問,成為了項目部一個個安全的基石;一聲聲答,給職工戴上了一道道安全的護身符。就是要通過儀式感,讓安全入腦入行?!表椖控撠熑死畋O檎f。
自開工以來,830天的安全生產,是滇中引水項目部交出的安全答卷。 這三“問”不僅問出了風險隱患,問出了零事故,問出了幸福感,更問出了人人將安全牢記心間。(王建國)
我的師傅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國網四川檢修公司成都運維分部二次檢修班負責成都及周邊地區10座500kV交流變電站的二次設備檢修、消缺、改造、驗收等工作,班組成員平均年齡29歲。這支技術過硬的專業隊伍以“見微知著”為內核,全力做好保障電力供應工作 。(報送單位: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成都運維分部)